旧版链接     English      

师资队伍

首页 > 师资队伍 > 校内专家 > 正文 校内专家
周方银
发 布 者:    添 加 时 间:2017-05-19    人 气:

   

周方银,广外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太平洋岛国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高级研究员(2015-2018)。《外交评论》、《国际政治科学》、《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等刊物编辑委员会委员。

一、学习经历:

1988-1992年,华中科技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95-1998年,国际关系学院,获国际关系专业硕士学位

2002-2006年,清华大学,获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学位

二、工作经历:

1998-2001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人员

2006-2013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人员,历任区域合作研究室副主任、《当代亚太》编辑部主任、中国周边战略研究室主任

2014至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任教

三、讲授课程: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国际关系研究方法》、《国际问题调研》、《国际问题前沿讲座》

四、研究方向

中国外交、国际战略、东亚国际秩序

五、科研成果

(一)承担课题:

主持并完成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一项,主持并完成中国社科院院级交办课题一项,主持并完成国家有关部委课题七项,当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

(二)中文论文

1、《当前西方国家思潮的演变趋势与深层动因》,《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第2期(CSSCI

2、《国际秩序变化原理与奋发有为策略》,《国际政治科学》,2016年第1期(CSSCI

3、《两面结盟的再思考》,《当代亚太》2016年第4期(CSSCI

4、《国际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发展理念变革》,《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年第3期(CSSCI

5、《中国周边环境与周边外交的战略选择》,《当代世界》2016年第10

6、《中国离全球治理体系的核心还有多远?》,《当代世界》2015年第10

7、《“一带一路”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其应对》,《国际观察》2015年第4期(CSSCI

8、《2014年国际政治与中国外交形势分析》,《战略决策研究》2015年第2

9、《金砖合作机制能走多远?——对国家博弈过程与利益基础的分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第22期(CSSCI

10、《实力、观念与不对称关系的稳定性——以明清时期的中朝关系为例》,《当代亚太》2014年第4期(CSSCI

11、周方银:《现实主义的生命力》,《国际关系研究》2014年第3

12、周方银:《周边环境走向与中国的周边战略选择》,《外交评论》2014年第1期(CSSCI

13、《亚洲多边合作的发展变化与中国的对策》,《当代世界》2014年第9

14、《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与中国的应对》,《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11期(CSSCI);

15、《东亚二元格局与地区秩序的未来》,《国际经济评论》2013年第5期(CSSCI);

16、《周边战略需着力维护几个平衡》,《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第10期(CSSCI);

17、《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动力、路径与前景》,《当代亚太》2013年第2期(CSSCI);

18、《中国崛起、东亚格局变迁与东亚秩序的发展方向》,《当代亚太》2012年第5期(CSSCI);

19、《松散等级体系下的合法性崛起——春秋时期‘尊王’争霸策略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6期(CSSCI);

20、《国家博弈中的中国外交理念与行为策略》,《文化纵横》2012年第4期;

21、《以巧实力延续美国霸权——评约瑟夫&middot;奈<权力的未来>》,《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第1期(CSSCI);

22、《韬光养晦与两面下注: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中美策略互动》,《当代亚太》2011年第5期(CSSCI);

23、《中国的世界秩序理念与国际责任》,《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第3期(CSSCI);

24、《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与中国的应对》,《当代世界》2011年第12

25、《定量分析的前景》(第二作者),《国际政治科学》2011年第3期(CSSCI);

26、《中国如何在周边拓展影响力》,《文化纵横》2010年第3

27、《三大主义式论文可以休矣——论国际关系理论的运用与综合》,《国际政治科学》2009年第1

28、《共同体与东亚合作》,《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第1期(CSSCI);;

29、《天下体系是最好的世界制度吗?》,《国际政治科学》2008年第2

30、《国际热点与中国的应对》,《当代亚太》2008年第4期(CSSCI);

31、《国际结构与策略互动》,《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10期(CSSCI);

32、《消耗战博弈与媾和时机的选择》,《国际政治科学》2007年第3

33、《形式模型与国际关系研究》,《外交评论》2006年第4期(CSSCI);

34、《清朝外交变化动因:观念还是物质》,《国际政治科学》2006年第2

35、《交易成本与国际协议实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9期(CSSCI);

36、《综合国力视野下的经济实力衡量》,《太平洋学报》2005年第9

37、《无政府状态下小国的长期存在》,《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2期(CSSCI);

38、《假设与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国际论坛》2005年第5期(CSSCI);

39、《国家双边关系的定量衡量》(第二作者),《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CSSCI);

40、《信息革命对军事与安全的影响》,《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第7期(CSSCI);

41、《对当前国际格局的聚类分析》,《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第12期(CSSCI);

42、《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制裁》,《现代国际关系》1997年第10期(CSSCI);

其中,有十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三)英文论文

1Zhou Fangyin, The U.S. Alliance System in Asia: A Chinese Perspective, Asian Politics & Policy, Vol. 8, No.1, 2016,pp. 207-218.  

2Zhou Fangyin, Seeking Balance betweenProactive Policy and Self-restraint: China's Policy toward the South China Sea, InternationalAffairs, Vol. 92, No. 4, 2016, pp. 869-890  

3 “China’s Rise, the Transformation ofEast Asian Region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East AsianOrder”, in Shao Binhong, ed., The World in 2020 According to China, Brill Press, 2014  

4 “China’s Relations with ItsNeighbors after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Wang Yizhou, ed.,Transformationof Foreign Affair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China, 1978-2008, BrillPress, 2011  

5“Equilibrium Analysis of the TributarySystem,”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 4,2011, 147–178  

6“Wars of Attrition and the Timing of PeaceSettlements,”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3, 2010, 79–123  

7、“The Role of Ideational and MaterialFactors in the Qing Dynasty Diplomatic Transformation”,The Chinese Journal Of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 1, 2007, 447–474  

 

(四)学术著作

1、《中国周边外交发展报告》(第二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大国的亚太战略》(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东亚秩序:观念、制度与战略》(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中外关系鉴览1950-2005——中国与大国关系定量衡量》(第二作者),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

5、《东亚安全合作》(第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国际问题数量化分析》,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

 

联系方式:zhoufangyin00@163.com

上一条:郑立华

下一条:朱建成

©Copyright 2009-201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欧洲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