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链接     English      

动态消息

首页 > 动态消息 > 正文 动态消息
韩永辉:“小巨人”企业是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发 布 者:    添 加 时 间:2023-09-02    人 气:

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出炉之时,世界500强光芒下为何小巨人难产?的疑问备受关注。万亿GDP之城佛山小巨人数量累计仅86家,在全国排名25开外,与其2.87万亿元的规上工业总产值,以及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均排名全国第五位的江湖地位并不匹配。对此,我院副院长韩永辉教授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采访。

 

图片源于网络

 

此前,在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出炉之时,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留意到,万亿GDP之城佛山小巨人数量累计仅86家,在全国排名25开外,与其2.87万亿元的规上工业总产值,以及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均排名全国第五位的江湖地位并不匹配,由此发出世界500强光芒下为何小巨人难产?的疑问,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和企业家的关注。

 

而随着交流的深入,另一个更具有方向性、实操性意义的问题佛山小巨人在何处?也有了答案。

 

佛山小巨人企业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陈洪波认为:传统优势产业往现代化、高端化升级之处,是佛山最容易诞生小巨人的地方。佛山不少战新产业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也需要通过培育小巨人进行探路。

 

顺德工业设计协会会长、佛山卡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刚亮同样认为,佛山更要鼓励传统企业冲击小巨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珠江学者韩永辉认为,佛山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存量升级空间巨大,亟需通过培育小巨人企业,提升佛山产业链、创新链的竞争力,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既是鲶鱼也是探路者

 

“‘小巨人’之于产业,就好比鲶鱼之于沙丁鱼群,能起到搅动产业生态、激活产业发展动能的作用。”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高永坚说。

 

但眼下就佛山而言,最有实力的产业积蓄的小巨人能量还不够。

 

以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这个佛山最大的产业集群为例,其年产值达6538亿元,占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3%;但只诞生了8小巨人企业,占比9%

 

“佛山第一代企业家更为务实,不少企业家因为较少看见产业升级成功的案例,因此不敢大胆投入创新。”卢刚亮说,加大传统产业领域的“小巨人”培育力度,能为传统产业转型起到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作为创意小家电企业的代表,卡蛙科技就一直高度重视研发创新,研发投入占比达3%-5%。

 

韩永辉也表示,小巨人企业是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加大对它的培育,有助于佛山引领广大中小企业创新转型,鼓励企业在关键领域寻求突破,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而对于佛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言,培育小巨人意义就更为多元,其不仅能够释放鲶鱼效应,还能起到探路者的作用。

 

2020年,佛山提出要培育发展“2+2+4”产业集群,到2026年打造汽车及新能源、军民融合及电子信息2个超5000亿元支柱产业集群,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新材料、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4个超3000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但由于战新产业发展方向、技术路线十分多元,缺乏绝对的龙头企业,且佛山不少战新产业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小巨人队伍尚未形成气势。

 

比如生物医药是佛山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家小巨人企业。2021年,佛山医药制造业产值为278.28亿元,虽已初具规模,但除中药外,产业发展仍较缺乏领头羊

 

培育小巨人是佛山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一招。陈洪波认为,佛山也需要通过培育小巨人进行探路,验证佛山战新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的可行性,之后再围绕小巨人所处细分产业链进行精准扶持,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产业高地。

 

高永坚亦表示,如果能加快培育出生物医药小巨人企业,对于进一步明确佛山生物医药发展定位,提升行业集聚度、推动产业发展壮大都大有裨益。

 

在高永坚看来,作为岭南成药之乡,佛山中药产业基础扎实,且正往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升级。佛山第一家生物医药小巨人,很有可能会在中药行业诞生。

 

小巨人或藏在制造业升级空间中

 

除了现有产业之外,陈洪波认为,在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的过程中,佛山发力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都将催生出大量新需求。

 

就现有成绩单来看,佛山86小巨人企业有不少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它们多是为制造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智能设备、研究试验等产品或服务。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23家,所占比重最大;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6家;研究和试验发展6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家。

 

机器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近年来,佛山大力推动制造业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升级,还拿出了百亿扶持资金,这也推动了佛山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2022年,佛山机器人全产业链营收超25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约3.5万台套,占全国产量约8%,也催生了库卡机器人、汇博机器人、隆深机器人等众多“小巨人”企业。

 

随着佛山智能制造和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发展,未来佛山将有更多企业在这些领域崭露头角,诞生更多小巨人企业。

 

但此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受访对象眼中,人才问题仍是最大的拦路虎之一。

 

多位受访对象表示,随着佛山从制造大市往制造强市转型升级,佛山所需人才也从传统制造技师往工程师、设计师、管理人才等新型人才方向转变,目前面临新型人才较为缺乏的问题。

 

“以家电转型智能家电为例,就亟需大量的工程师、设计师。”卢刚亮说,这就需要佛山出台针对性更高的人才政策,比如针对特定行业、特定岗位出台政策,以吸引更多人才来到佛山。


陈洪波则认为,向外引才终究是短期举措,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高素质人才竞争已越发激烈,城市引才的时间也需要前置,最好是从大学开始培育,在这一点上,深圳非常值得佛山学习

 

据统计,截至目前,深圳在已有超过8所本科院校资源的基础上还多次与国内外知名学府合作办学,培育高素质、多元化人才。2019-2021届深圳高校毕业生居留率(毕业后留在本市)达75%,在北京、广州、重庆等36个重点城市中排名最高。而佛山仅有两所普通本科院校,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佛山城市发展水平不匹配。

 

正因为此,陈洪波认为,建设一所高规格的理工大学是佛山产业升级的必行之路。韩永辉也谈到,校企协同探索创新也是解决企业人才缺乏的路径。

 

韩永辉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珠江学者、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决策专家

 

文章来源21世纪财经报道

©Copyright 2009-201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欧洲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