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链接     English      

动态消息

首页 > 动态消息 > 正文 动态消息
李形教授点评讲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小组汇报”
发 布 者:    添 加 时 间:2021-04-04    人 气:

2021年4月3日,丹麦奥尔堡大学社会科学院政治与社会系、发展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李形教授主讲云山学术沙龙第300期,点评讲解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小组汇报,讲座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2020级的全体博硕士们参与了此次讲座。

 

 

 

 

汇报总结一共分为四组,分别由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2020级的一名博士生带领四名硕士生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展示。第一组的主题为《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和应对的方法论分析》,主要从研究背景、研究问题、文献综述、方法论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李形教授首先肯定了第一组从意识角度出发对南亚问题进行分析,认为选取建构主义的理论也是可行的。他认为,问题性质的界定,如果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应该为意识和认知的问题,而不是结构性问题。在研究方法的阐述中,应该结合理论和数据进行分析,而不只是对于理论的简单重复。最后,他指出,对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分析,第一组的内容过于具体,如果从认知方面分析,应该从国际关系是由价值、规范、文化、历史、身份认同而塑造的作为本体论而认识论则是从解读、建构主义出发。

第二组的主题为《东南亚国家如何在大国博弈中形塑自身的经济实力——以中美贸易摩擦下的越南为例》,分为引言、研究方法、理论和概念、分析、讨论和总结六个部分。李形教授首先指出第二组没有阐述清晰的研究问题,接着从现实主义、批判主义、自由主义这三个不同的大方向出发选择理论,指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相对合理性,但是运用不同的理论的本体论和方法论都要解释清楚,对于概念的分析也应和理论相关联。最后,他认为,对结果分析不仅包括对数据的定量分析,而且要分析理论如何解释研究问题。

第三组的主题为《国际金融秩序:人民币如何成为世界货币》,主要通过问题的背景、问题的提出、方法论:如何应对问题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李形教授首先称赞了该选题的典型性,表示很多中国海外留学生都会选取类似主题。接着,他指出了案例选取和分析的不足,对于案例的分析应该结合理论,并且能够回答研究问题。第三组选取的案例主要针对的欧美国家和日本的相关案例,没有选取关于中国人民币的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在该组分析中,结构性问题和功能性问题是相互联系的,不仅仅界定为是结构性问题。最后,他认为结论部分应该回答提出的研究问题,阐述为中国应该如何做。

第四组的主题为《为什么中国和欧盟难以达成“中欧投资协定”》,主要从背景、研究问题、结构和框架的双重性、研究方法、理论、分析、结论七个方面进行分析。李形教授首先提出研究题目的时态问题,“中欧投资协定”已于2020年底签订,但还需欧洲议会和成员国议会通过,因此题目需要采用过去时态。接着他指出,采取建构主义的理论,应该补充描述双方在认知方面产生的分歧。最后,对于研究问题的三个子问题的提出,应该从概念功能和制度主义两个方向进行解读汇总。

 

 

 

 

讲座的最后,李形教授与各小组进行自由讨论。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李形教授主讲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系列讲座提高了对科学方法论的意识,对学术成长和论文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并以热烈地掌声感谢他的辛勤指导。

 

©Copyright 2009-201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欧洲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