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8日下午,应省委组织部邀请,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秘书长、欧洲研究中心主任蔡红在广东省委组织部“人文大讲坛”做了《福利国家:欧洲的价值、光荣与困境》专题报告。
在报告中,蔡红围绕“福利”、“改革”、“启示”三个关键词,运用大量详实的资料和数据,分别就欧洲的福利有多好、欧洲的福利为什么好、欧洲的福利有多糟、欧洲的福利为什么要改革、改革欧洲的福利有多难、欧洲的福利制度是怎样改革的以及欧洲福利制度改得怎么样等问题做了全面、深入、系统的报告。
蔡红指出,欧洲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福利理念、最早建立福利国家、福利项目最多、福利水平最高、福利覆盖面最广的地区。她首先以瑞典、英国、法国、希腊为例分别介绍了斯堪的纳维亚模式、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大陆模式、地中海模式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与特点,描画了欧洲福利国家为国民提供的从摇篮到坟墓、父爱般的福利的全貌图。进而分析了工业革命特别是二战以后,欧洲建设福利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根源。她指出,追求公平特别是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欧洲福利国家赖以建立的基本价值理念,也是欧洲人引以为荣的欧洲资本主义相比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制度优势之所在。然而,在欧洲经济增长乏力、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高福利不仅使政府财政难以为继,还导致了国民的“福利病”。在欧洲的福利国家中,效率与公平、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处于失衡状态。再加上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以及刚性福利与选举政治的矛盾,使得欧洲的福利国家处于不改革不行、谁改革谁上不了台、谁改革谁下台的困境。其原因在于,在欧洲:维持公正的核心价值不能碰、欧洲资本主义的制度优势不能丢、国民的福利奶酪不能碰、改革的繁琐程序不能绕。尽管很难,仍有不少国家的领导挺住压力进行了福利改革。以“第三条道路”或“中间道路”理论为基础,英国、瑞典、德国等国家的改革遵循了从建设福利国家转而建设社会投资国家、从单纯强调福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转而强调“无责任无权利”、从政府提供工作转向政府帮助提高工作能力、从高税收转向清理税制降低税率的基本路径。大量数据显示,这些国家的改革对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国民的福利依赖起到了重要而积极地作用。
讲坛现场
最后,蔡红指出,与欧洲国家的高福利相比,中国不是福利太多而是福利太少。现价段,我国应当完善福利制度建设,为国民提供基本福利、帮助国民实现有尊严的生存权,为国民自由、富足、幸福地生活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作为人均GDP排名世界第89位的国家,我国也要吸取欧洲的教训,防止福利超前和福利依赖,建设与生产方式、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福利制度。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让国民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两个小时的报告内容详实、严谨、理性、生动,无人离场。
据悉,今年省委组织部为“干部素质人文大讲坛”遴选了六场报告,此次报告是今年的第五讲。